乐思舆情发现,近期,据路透中文网17日报道,汇丰将恢复新冠疫情爆发后搁置的大规模裁员计划,中期内裁减大约35000个岗位。来自中国的观察人士表示,这项举措可能标志着这家陷入困境的英国银行,在其最大市场中国的业务走向终结。值得一提的是,汇丰银行曾在协助美国政府打击华为方面扮演了帮凶角色,因此可能面临严重后果。

6月19日,汇丰银行(中国)在其微信公众号“汇丰中国”发布澄清声明。

事实上,6月16日开始就有消息在网上流传,6月17日、6月18日,微博话题#汇丰银行将裁员3.5万人#发布,引起网友及媒体的注意,6月18日舆情达到最大值。6月19日,汇丰银行(中国)在其微信公众号“汇丰中国”发布澄清声明,舆论逐渐平息。

在舆情传播过程中,新闻、微博及APP是主要传播渠道,其中,新闻占比33.24%,微博占比25.48%,APP占比17.44%。除微博外,转载最多的网站是百家号,其次是新浪财经、今日头条。


信息首发于微博,然后后向百家号、搜狐号、搜狐号、企鹅号、头条号等自媒体扩散,这说明新媒体在舆情传播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。

新媒体环境下银行舆情危机该怎么应对?
1.建立舆情监测预警和引导处置机制。其中,在事前管理阶段,及时、准确地识别、判断出危机的诱发因子,明确事件的触发点和临界点,是化解危机于无形的关键。银行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一套声誉风险管理的预警、防范机制,并在此基础上提前对声誉风险做预处理,以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甚至阻止突发事件的发生。
2.利用新媒体的迅速发声,银行在日常的宣传中,首先要把握好新媒体的优势,加强对新媒体的分级分类,并形成稳定的媒介资源,同时加强一些行业内影响力较大的新媒体的合作,培育高效的外部联络枢纽,在日常发展战略、企业文化及服务升级中,主动、有节奏地进行输出和报道。在声誉危机发生时,第一时间利用新媒体的强交互性进行网上回复、主动沟通,及时疏导公众情绪。其次借助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与权威性,主动约见媒体,还原事件真相,避免以讹传讹。
3.强化银行各级员工声誉风险防控意识。确保商业银行内部形成从上到下、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,人人牢记的声誉风险防控意识。银行有必要将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导向,在全体员工内部进行训导,培养员工的忠诚度,引导客户的忠诚度,特别注重对员工的道德培养,以免出现由于个别员工导致整个银行声誉受损。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